第九十八章狡猾对上奸诈(1 / 1)
唐麟初见普里修斯的时候,跟这洋鬼子提的条件,是以鲁密铳图纸,换鲁密国跟大明独家贸易权,并开放一些港口
说这些话的时候,唐麟根本就是信口开河,而且他对普里修斯能不能弄到图纸,并不抱多大希望,毕竟像鲁密铳这时代最先进的火器,鲁密国人,也一定很重视保密工作,想要弄到图纸,哪那么容易? 普里修斯不清楚大明政坛状况,还以为唐麟高升了,他之前那些想法,就都可以实现,不想唐麟从头到尾都是在忽悠他 被唐麟带进府里,普里修斯有些迫不及待地将他贴身藏好用油布包裹的图纸,小心翼翼地掏出来 唐麟接过来却没打开看,而是转头对李正道:派人去把刘师傅请过来 洋鬼子狡猾奸诈,不能他说是鲁密铳图纸,就无条件相信他,等自己的火铳师傅鉴别过再说 国公阁下,那鄙人之前跟您说过的事 普里修斯一脸希翼地看着唐麟道 好说,只要这图纸没问题,我们之前谈的事,都不是问题 国公阁下放心,这是鄙人重金所得,绝不会有问题,另外还有件事,鄙人觉得国公阁下应予以重视 什么事? 海盗倭寇!国公阁下有所不知,倭国内乱,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倭人加入海盗,这些海盗非常凶残,已经对海路构成威胁,尤其是大明沿海 有这事? 倭寇一直都有,不然朱元璋也不会下禁海令,不过因为大明剿杀力度够大,倭寇并不多,远没有嘉靖万历年间那么猖獗 因为已经插手海运,所以唐麟对这方面的事,也算知道一些 千真万确,鄙人此次来大明,就曾遭到海盗袭击,所幸我们的船快,火器也够多,才没让海盗得逞,如果将来大明全面解除海运,必然会招来更多海盗,国公阁下不能不防 在大明待的时间长了,普里修斯的汉语,也是越发熟练 只不过这些话现在跟唐麟说,唐麟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要是告诉朱允炆的话,估计更没戏 正说话间,就见李正带着一个精神矍铄的瘦小老者,从外面走进来 参见国公 老者一进门,就躬身向唐麟施礼,而他就是唐麟高薪聘请的火铳师傅 刘师傅本是兵部武库司的一名工匠,虽然退休了,却因为手艺出众,才被人推荐给唐麟 唐麟点点头,随即指了指桌上的油布包裹道:请您老人家过来,就是想让您鉴别一下此图 遵命 刘师傅答应一声,然后在普里修斯略现得意的注视下,缓缓打开油布包裹 唐麟在一旁,也斜眼看向图纸,他对这东西一窍不通,不过心里却盘算着,如果这东西是真的,该怎么将其占为己有 回国公的话,小老儿见识浅薄,只能初步判定,此图并非真图 胡说胡说八道我花一千金币买的,怎会有假? 不等唐麟开口,普里修斯就如同被人踩了尾巴似的跳起来道 唐麟没搭理普里修斯,而是看向刘师傅道:您看准了吗?回国公的话,之前您送来的那柄鲁密铳,小老儿拆解仔细研究过,所以十分确定,此图并非鲁密铳原图
刘师傅是背对普里修斯说话,所以普里修斯看不到他悄然使给唐麟的眼色 老普,估计你也是被人骗了,这样吧火铳,我可以不要,不过你要是能帮我弄到炼制钢铁之法,那之前我们说的事,也同样做数 唐麟从刘师傅的眼神中,已经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遂故做为难地对普里修斯道 这这怎么可能? 如果唐麟找借口把图纸扣下,普里修斯一定知道唐麟想耍赖,可唐麟却将图纸返还给他,这让对鲁密铳也是一知半解的他,也不免疑惑起来,心说难不成自己真被骗了? 看你也挺不容易的,来人,拿一千两银子,给这位洋鬼那个朋友 请吧! 一见唐麟端起茶杯,李正忙过来把半信半疑的普里修斯请了出去 什么情况? 回国公的话,那图纸没问题,小老儿已经记住,另外,您也是说到了问题关键,有您之前送来的鲁密铳,就算没有图纸,我们一样可以仿造,难的就是钢口,我们几个老伙计实验了好多次,总是差了那么一点,如果我们能知道洋鬼子的炼钢之法,咱们就可以大批生产鲁密铳了,而且小老儿可以跟国公保证,咱们造出来的火铳,一定比鲁密铳还厉害 听唐麟问起,刘师傅立刻躬身答道,其实不是他真有什么过目不忘的本事,而是如他所言,有鲁密铳原型,这图纸对他来说,就可有可无了 唐麟点点头,转头对刚走进来的李正道:取三千两银子给刘师傅带回去 使不得使不得,国公您给的银子已经够多,我们当不起的 唐麟话音未落,刘师傅就急忙摆手道 这时代,工匠是不受人待见的,直到唐麟的出现,不但对这些人礼敬有加,更是毫不吝啬,除了银子,甚至还给刘师傅几个技术最好的工匠购置了房产 按唐麟自己话说,这些技术人才都是宝贝疙瘩,必须有最好待遇 试想,如此厚爱下,这些工匠怎不对唐麟死心塌地? 唐麟微微一笑,道:这都是你应得的,慢慢来,等造出我们大明自己的火铳,还有更多奖励 国公国公,不好了 不等刘师傅离开,就见栓柱带着一个太监快步而入 不经请示,就直接往里带人 唐麟不悦地皱了皱眉,却见栓柱也是一脸无奈的表情 国公见谅,实在是有天大的事,不关贵属的事您快进宫去看看吧!宝庆公主高烧不退,还一个劲说胡话,太医都束手无策 什么? 太监的话,让唐麟大惊而起,跳起来就要往外跑,不过身子刚一动,就立刻又站住了 是陛下要你来的? 是娘娘请示了陛下,陛下才派奴才来的 走 现在没有朱允炆的话,唐麟根本进不了皇宫,既然是朱允炆同意的,那就没什么好犹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