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初中时代的社会印象(2 / 3)
在城里生活,就只能看见城市的样子,城市里的人住的很密集,住在市中心的人是不具备创业、搞生产的条件的。其实改革刚开始全面铺开,让个人发展最快的地方不是城市,而是大城市的城乡结合部、乡镇这些地方,城乡结合部和乡镇的生产发展起来之后,才又回到市中心里,搞各种服务业,市中心的人才有些机会,当然,互联网出现之后,城市再一次把乡镇给甩得老远,这些事情等到工作的时候再说吧。
初中三年的回忆和印象已经全部结束,该到报考高中的时候了。
我已经太久没有说家里亲戚的事情了,这里不得不提一下我的姐姐,堂姐,大伯家的女儿,她的成绩特别好,好的离谱,从小到大都是全家小孩的榜样,在学校总是获得表扬,在家里也总是获得亲戚的夸奖。
因为她们家一直住在湖边老宅,所以她就在我最初的那个小学里,一直上学到小学毕业,年年全校第一名,奖状拿到手软,家里墙上贴的满满都是奖状。姐姐从这个湖边小学,又考上了湖边的初中,她在湖边的这个初中里,又是学校的前几名,依然是年年拿奖状,奖状拿到手软,后来,姐姐又从湖边的初中,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市区里的一所高中。这所高中在南京的所有高中里,只能算资质平平,首先就不如我初中那个学校的高中部,但是也不算太差,那时候每年还是能出十几、二十个大学生的。不要小看这十几、二十个大学生,哪怕我上大学的时候,遇到了大学扩招第一年,名字也是上了南京的报纸的。
那个年代,大学招生结束之后,所有上榜的大学生名单都会登在报纸上,这个后面高中毕业时具体会说。
总之呢,姐姐考上了市区的这个高中,不算好,也不算差的高中,对她所在的那个湖边初中而言,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因为那个湖边初中的生源质量一般,姐姐在里面是全校前三名,也只能考上一个相对一般的高中而已。
回到我这里,我比姐姐小两届,姐姐升上高二的时候,我面临初中升高中。
小学升初中的时候说过,这个年代的升学志愿,是先填志愿,后考试,会面临各种未知因素,我该怎么填我的志愿呢?
首先,我想考到南京最好的高中已经是不可能的了,我的成绩在本校都一般中上,完全没机会。
退而求其次,想考本校高中,对我而言也很艰难,因为本校高中紧跟着几所最好的高中,就在第二梯队的前几名,每年本校初中升上本校高中的人数非常有限,竞争还很激烈。因为大家在这个学校已经习惯了,再加上学校本身硬件、软件条件都很好,所以就算是非常好的学生,也有很大概率会选择本校,继续在本校就读。
就拿我来说,我家和本校就隔一堵墙,当年老爸答应我给我搭一个滑梯去上学的,还记得吧?所以哪怕我学习成绩好得不得了,全校第一,我也很可能会选择本校的。
这就导致本校初中升本校高中,竞争非常激烈,有些成绩极好的孩子,出于学习习惯的惯性,也会填报本校。
好了,摆在我面前的选择并不多,因为我家住在学校旁边,当然优先要争取本校,所以我的高中第一志愿,毫无疑问的填了本校。
下面的第二志愿才是最关键的,因为本校我很有可能够不上,第二志愿我该填哪个学校呢?
从这时候就能看出来,因为家庭的视野局限,父母没法帮助我。包括到后来高中填大学志愿,父母也没有给过我任何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