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5 章(1 / 8)
吃罢饭,刘隆告辞离去,心里却将母后食欲不振的事情放在心上。
回到德阳殿后,刘隆派寺人召李郃、杨震、尚书令等几人过来。朝拜之后,大臣分坐两侧,面前的桌案上放着今日考核众人的信息。
因要见的人多,刘隆就让小安等识字的寺人在一旁记述。
第一位进来的是曾在太尉府做事的明经吴敬,方脸大耳,一副有福气的模样。吴敬拜过皇帝,惴惴不安地等待皇帝发问。
刘隆端在堂上,问道:“朕自即位以为,大汉水旱蝗震不断,百姓生活困苦,吴卿起自陇亩,深知民生疾苦,可有什么筹谋,不必隐瞒尽可说与朕。”
吴敬年方三十,出身富户,仗义疏财,救济乡邻。本县地震时,捐出大半身家,赢得贤名。
他家世不好推举孝廉无望,听闻朝廷举办明经考试,欣然参加,万幸取中前排。
吴敬的家族以商取富,听到皇帝发问,心中紧张,定了定神,从自己熟悉的地方说起:“启禀圣上,水旱蝗震乃是天时,虽非人力所为,但人力可稍缓一二。自延平以来,圣天子与皇太后主持修河挖渠,引水灌溉,灭蝗赈济,吊死问生,百姓无不感念皇恩浩荡。”
刘隆听完,不置可否,这是朝廷的政策,他想听听这人的建议,若是一直废话,恐怕要落入下等了。
只听这人又继续道:“然道阻且长,阻碍天恩降下。我大汉虽有官道,但都连接大邑,少及乡野。虽圣上与陛下心忧百姓万分,但粮帛陷小路,致使皇恩延迟,百姓苦等。”
“小臣又听闻,道路通达商旅云集。商旅往来买卖粮帛特产,百姓得益,市监得税,各得其利。”
刘隆点头,道:“你且说下这路径如何规划?你会算数吗?”
吴敬恭敬地回了从地形、人口、租赋、战略意义等方面选定道路,又道:“小臣略通算数,前着大司农府计算部族赏赐,人手不足,便将小臣借去,与诸明算一起核算。”
刘隆问完,看向三位大臣,问道:“诸公可有什么想问吴卿的?”
杨震问了几个五经上的问题,这人皆回答了,中规中矩。
左雄出了三道笺奏的问题,这人也有会的,也有不会的。但他非明法,不用过于苛求。
李郃问起他的经历,吴敬一脸恭敬有礼地说了。
这人去后,下一人进来。
这些人大部分都是真才实学,少有滥竽充数的,至于其中几个头脑比较简单,一心只信圣贤书的,刘隆也没有放弃,打包送给挚恂,想必他会欣喜有人过来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