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开大会(2 / 3)
“哎,在这个危难关头,既然都选择留下来,一起共渡难关,我们以后就是一家人。这里大多数人是一中的学生,他们有的是朝气蓬勃的闯劲儿和接受新鲜事物的智慧,不过你们也清楚,我们今后还会和其他的幸存者打交道,你们几位,作为成年人,有些事还是要多提醒下同学们。叫你们一声老师也是应当的嘛,各位同学,你们说呢?”
学生们自然不会反对,纷纷叫起商老师、张老师来,虽然略有些奇怪,但大家多少都知道张校长这一番客套的用意,更何况他说的也是事实——不管将来如何变化,至少此时此刻,他们是一个休戚与共的团体,是自愿选择凝聚在一起的团体。这种顺势而为加深彼此熟悉的小事,没道理纠结个不停。
张校长对付这样的场合游刃有余,从学校过去的趣事,到自己年轻时的经历,从随意地问询同学们以及四位老师的个人情况,引导着大家彼此熟悉,到有意无意地“征询”乐繁和江悦吟的某些看法。
火锅的汤汁冷却又沸腾,罐头和零食也吃的七七八八,一个以乐繁和江悦吟为实际控制者,张校长为主导者,四位老师为传达者,学生们为成员的组织框架就这么润物无声地建立起来了。
饭吃的差不多,终于进入了正题。实际上也就是把乐繁他们之前开小会定下来的内容细化传达下去,关于辅助单元,张校长的决定是每天部署一套,剩下一套应急救人。部署顺序则是自愿自荐加排队的形式,从明天开始,每个人想要获得辅助单元都可以单独去找张校长申请,然后排队。
当然,具体的操作不可能真那么死板,先部署辅助单元的人肯定会参与较为危险的任务,私下商量决定互换顺序的情况也可能存在。对于十几个人规模的团队,灵活行事是不可避免也无需较真的,以张校长的行政组织能力完全搞得定。至于更严格规范的规章制度,那都是后话了。
由于同学们完全没能理解张校长让他们提前开小会的含义,即使有个别人的确有些自己的想法,但零零散散地随便提出来,也难以形成有效的意见力量。比如魏青松提出的以市公安局为首要探索目标,比如范佳佳提出的,要重视网络上的民间信息交互,以及停电断网以后的通讯问题。
这些观点的确会被张校长和乐繁认真听取,之后也会讨论,但这只是现在。随着将来幸存者团体的扩大,决策性会议上的零散意见不可能每次都得到重视,不可能立即形成方案意见部署下去,而这难免会造成一些时机延误、既定事实、被迫沉默的问题。
最后,所有的规矩和安排还是按照乐繁和张校长商量好的内容确定下来。
饭局将尽时,一直没怎么站在台前的乐繁也终于亲自下场了。
“这个东西,叫生物能源块,各位可以尝一尝。”
碟子里那个方方正正的糕点块,卖相并不好看,但有辅助系统那种黑科技般的例子在前,值得乐繁亲自下场说明的东西,大家都抱有一种神秘、高级、科幻的期待。
张校长带头,每个人都用勺子挖了一小块尝了尝。说实话,普普通通,甚至有些寡淡,不管是味觉上还是饱腹感上都没什么惊艳的地方。
乐繁选择现在说明生物能源块的存在自然有其原因。既然建立了一个有模有样的团队,他当然不可能让生存者们无偿为他打工,而生物能源块,是在这个最小型最基础的社会中,作为第一个等价交换物的存在。
便于携带,营养全面,长期存储,称量标准。
比米面、饼干、罐头之类的硬通货更适合用来储存和交换,相当于在石器时代强行构建一套粮食铸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