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 信函鉴赏(2 / 3)
倒不是说不真实,准确来说应该是市长希望人们看到的一个形象。
但在柯克看来,即使是一种设计出来的景象也能够看到内心的映射,比如,市长希望人们如何看待他?
其中,有一个照片相框颇为特别,里面不是照片,而是一张过塑信笺——
上面,是一封信。
在这样精心设计的陈列柜里,没有任何东西是平白无故出现的,所以,柯克才注意到了。
这封信笺来自美国诗人、作家、批评家多萝茜-帕克,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声名鹊起,以机智和俏皮闻名。
尽管文学层面上取得不俗成就,留下诸多名言金句,但一部分文学批评家始终看不上她的作品以及她本人;同时,她也反过来看不上早就已经失去建立初衷的圆桌俱乐部,双方两看两相厌地不相往来。
经历二十年代的短暂辉煌,伴随着经济大萧条的开始,她的疾世愤俗也就慢慢被人们遗忘,后来更是饱受抑郁困扰继而消失在公众视野范围,最后在巴尔的摩孤独去世,甚至无人知晓,更加无人问津。
她的骨灰在一位律师的档案柜里存放了十五年才有人认领,这是一个令人悲伤却又不得不接受的命运。
值得一提的是,这位文学家言辞睿智幽默,和一众诗人、作家朋友的信笺往来都带有鲜明的个人标签。
这些信笺,不仅能够挖掘出陈年往事,窥探文学圈的发展脉络以及秘辛八卦;而且还能够看到这些文学人士们不为人知的一面,所以她的私人信笺在收藏领域一直颇受欢迎,也许不算天价却也有市场。
重点就在于,布隆伯格?
显然,市长先生并不是随随便便摆放在这里的。
如果柯克没有记错的话,布隆伯格是哈佛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出身,并且以股票交易员的工作开启自己的职业生涯,和文学相去甚远;但偏偏纽约又是一座骨子里依旧死死坚守艺术底线的城市。
所以,一封来自多萝西-帕克的信函——
不昂贵,不高调,不知名,也就没有暴发户的气息,同时也没有巴结讨好的意图;并且还能够展示自己的文学底蕴。
显然,如果来客根本就不懂多萝西-帕克,自然而然就会闭嘴;而来客认识多萝西-帕克,无形之中的印象分就直线攀升,前者不敢询问布隆伯格、后者不需要询问布隆伯格,无形之中的默契就自动联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