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五章 下周就回国(2 / 3)
“我知道,金融方面,可能我们没有别人那么开放,但现在正处于改革时期,很多规定,以后都会徐徐放开的,这需要你们共同完善。”
华夏的金融业,伴随着九十年代初期股市的开启,进入真正的高速发展期。
如果说这个时期,内地谁是最懂金融的人,那绝对非眼前这位老人莫属。
1993年春夏之交,金融混乱达到了顶点。
银行坏账更是层出不穷。
一个姓李的湖蓝人提出1万元,在银行透支1万元,然后彷刻印章,制造了操纵股价,牟取暴利的“苏三山”事件。
还有某个分行,将1亿美元交给了两个在纽约注册公司的骗子,一个叫沉太福的人,以24%的年息集资1亿,自己贪了2万。
银行由上面垂直管理,一向是听话的好孩子,可是那年春夏,它们连续7次发文,结果全然无用。
1993年7月,他亲任总行长,命令下属行长们,在4天内收回计划外的全部贷款和拆借资金。
“逾期收不回来,就要公布名单,仍然收不回来,就要严惩不贷!”
在这之后,所有银行里的电话交换台当即忙得不可开交,铃声响个不断,都是找自己的客户催着还钱的,和当初忙着往外借钱没什么两样。
营业厅里又排起长龙,不同的是,这一回男男女女都是往里面送钱的———不是储蓄就是还债。
也有来说情的,要求通融,把债务延期,可是它们这次一点都不讲情面,他们说:“我通融你,朱老板非把我砍了不成!”
在往后的几年,他又连续出手。
治理债券期货市场,稳定股市,取消双轨制,实现汇率并轨,rmb从此迈出了按市场定价的脚步。
出口业直接受益,外贸在当年也由赤字转为黑字。
也正是因为他的铁腕手段,加上掌控经济全局的卓越能力,最终他被那位画圈的老人看重。
力排众议下,四年跳三级,进入决策层。
陈杰张了张嘴,缓缓说道:“国内这个商业环境,太复杂了,我怕以我们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