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汉军八旗(1 / 3)
刚回到云中,刘闲又是忙碌的脚打后脑勺起来。
马上打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蒙古人就是最好的例子,跟随着成吉思汗,草原上的娇子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版图最大的帝国,结果几十年就分崩离析了,主要原因就是处理不了境内征服的诸多民族小国。
现在刘闲虽然地盘不大,可是人口却杂了,有羌人,有月氏人楼兰人,甚至还有少量匈奴人,汉人和这些其余各族比例快达到三比二了,暂时凭借汉军军威还能压制得住,将来一但时间长了,内部起了纷争,不需要外敌匈奴人进攻,内乱说不定就要了云中的命。
还好,刘闲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穿越来的,后世也有不少解决目前局面的例子。
不过很对不起穿越众身份,身处河南地这个农耕与游牧的交界地带,制度上,刘闲开始胡化了,要是放在金朝,他这招叫猛安谋克,放在清朝,这招又叫了八旗。
趁着冬天既休耕又休牧,在编户上,刘闲大张旗鼓的改革了起来。
之前不是一个农庄一百亩,却分出来四块四百亩的方格田,然后二十户为一楼吗!行政划分上,刘闲就以这样的生产单位将户籍划分了下去,以方格田的户主为小旗,统领一户的月氏人,一名羌人的锐悍者还有一户捕获到的楼兰人,然后又以四户一楼为大旗,形成个最基本的政治单位。
这样将大的族群拆得稀碎,就减少了这些性格彪悍的游牧部族串联起来反抗的危险,羌人,月氏人和楼兰人之间相互又不认识,更是不可能扎堆反抗,然后一个小旗里,汉人至少占据了一半儿,数量上又有效压制了这些俘虏。
而且生产上,刘闲实行的轮耕制,四块百亩田,一年换耕一块,生于三百亩,正好有交给麾下的游牧部进行放牧,既不会浪费土地,牲畜的粪便也起了肥田作用,一举两得。
而且不止生产上了,行政上,法律上这一个小旗也自成一块儿了,被认命为大旗官的汉人长者直接管理了自己一个旗内大约一百人左右的赋税,兵役,反正现在也没有那么透彻的法律,旗内的法律争端也由大旗官进行裁决。
再向上又是总旗了,大旗控制在十二户到十五户,战时要出二十丁,总旗则是管理这一片二十个碉楼,战时四百人正好一个人大队单位,大旗之间的法律或者其他问题,就由总旗官进行裁决了。
努尔哈赤就是靠着这八旗制度,用一个个建州的牛录去吸收自相残杀几百年,对同族仇恨甚至还高于对大明仇恨,认同感亦是还没有对大明认同感高的海西女真,野人女真,混编成牛录,一起打仗融合之后,又陆续将征服的蒙古人,汉人填补在其中,新人带旧人,就这样,滚雪球那样越滚越大。
后世有满族八旗,蒙古八旗,汉八旗这些称呼,事实上八旗各色旗部只有一支,一直到皇太极为了和各个旗主争夺权利时候,才出现了单独编制的蒙古八旗或者汉军八旗。
随着户籍分制,一个个毡房在四户一栋的碉楼边上建设了起来,去年刘闲命令收割后囤积起来不许烧的麦秆也起了作用,正好喂给了月氏人还有入赘进来的羌人户牛羊牲畜食用,现在隆冬天气无牧草,周围还都是匈奴人的部族,就算逃跑,也不过被匈奴人抓住降为奴隶,更惨,所以尽管对于被汉人统治还有颇多怨念,但被拆散的月氏各户还是不得不暂时安心居住下来。
一番整编之后,城外的农耕人口目前正好一千座碉楼一千个大旗,兵民一体制下,刘闲正好整顿出两万人马来,而平时每个大旗又需要有四个兵丁到云中城那服长役,所以平时,刘闲是保持着四千人马的常备部队。
这些是城外的,城内现在有的工业区,一个毛纺织厂有四千多女工,暂时编成个厂旗,这些女工嫁人的话到时候再说,刘闲还没想那么远,还有八百人规模的铁匠营,专门负责加工从关内运来铁料,编成两个总旗,剩余还有不少没分到土地的绛城居民,明年开春,刘闲打算在云中城以南的黄河边再建设两座云中的卫星小城,暂时也是按照这个编制组建了三十二个总旗。
忙着编制兵农一体的户籍同时,这些天将军府还成了婚介所,治下没有家庭的单身汉,全都强制入赘到了现有的小旗户籍中,就连有的仅仅一夫一妻一连个娃那样的家庭,也找同姓的家族硬塞了进去,祭祀合在一起,总之,就是尽量收拢生存能力弱小的中小家庭,合成至少十人以上的中型家族,这样既有利于生存,又好管理。
尤其还将些河东郡的移民又参合在了上郡以及云中土着的家族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形态再次淡化了地域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