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材场(1 / 3)
当天晚上住大车店。言老大和一个车把式谈好,明天搭他的车去沈阳。做这个决定,是因为突然来了寒潮。仲秋时节,他们到了沈阳,在皇姑屯区租房住下。从这时起,直到次年春天过去,为了省钱,他们不烧炕,只靠灶里的余温暖炕,和他们在老家时一样。
第二天早上,他们来到人力市场。在这里,各种工匠和出卖力气的人很多,有钱人和官府的人到这里雇人。不久,一个商人模样的人来雇木匠。他先选中了言老大,和言老大谈活计和工钱,但听言老大的口音不是本地人,说“你们是刚打关里来的吧”,转身就去和几个当地的木匠谈,很快就成交,一起走了。等了一上午,再没有雇木匠的,他们只好打道回府。
他们又白等了一下午。一连三天都是这样。天天有需要,但就是不用刚打关里来的。
不能坐吃山空,得想办法。他们已经知道,沈阳是大地方,有钱挣,但一时很难打开局面,因为他们是“关里侉子”,彼此说话很费劲。沟通需要时间,被当地人接受更需要时间。商量一阵后,他们想出了办法。
从第二天起,他们每天安排两个人带小徒弟去市场,如果有小活儿就去做,有大活儿就和雇主约好时间,没活儿也要等到晌午以后。其他人去拉人力车。这样不仅可以解决吃饭问题,,还能尽快了解这个城市的情况,从而站稳脚跟。
秋去冬来,天空飘起雪花,天气骤然冷起来。虽然关外的寒冷令这几个关里人有些不适应,但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他们适应了环境,站住了脚。这天,他们得到一个消息:城外有个日本人的什么株式会社,是个木材场,规模很大,给的工钱也还可以。言老大说事关所有人,大家都要去看看,再做决定。
接待他们的是一个2多岁的日本人。一个3多岁的中国人担任翻译,他说日本人是三掌柜。
工场确实很大,但工钱少得让人意想不到的低,很难想象这是人定出来的工钱,言老大当即代表大家表示不接受工钱,告辞。三掌柜让翻译送他们出工场大门。工场需要人,但不愁没有中国人主动上门。
刚出大门,忽然听到翻译大声喊,你们等等,先别走!
一个5岁上下的日本小老头从场门里快步走到他们面前,有些气喘。他瘦瘦的,戴眼镜,很和善,看上去很有修养。如果他穿着中国人的衣服,会让人觉得他是个温文尔雅的教书先生。
他对言老大说,这位老大,我想请这个小朋友留下来跟我一起工作。商量一下好吗?
他们大吃一惊:他说的是地道的中国话,而且要小徒弟一个人留下来!这行吗?
小老头用哄小孩的口气对小朋友说,我这里很好的。你帮我做事,我会教给你技术,你长大后就不用发愁找不到好工作了。
他能帮你做什么?言老大问。